近年來,為破解“執行難”問題,多地法院和多部門頻出招兒,懲治“老賴”,失信者的日子越來越難過。一起來看看目前國家懲治失信者的招數都有哪些。
招數一:限
隱身、變賣資產、藏匿財產……“老賴”們的招數層出不窮。對此,法院也是想盡辦法,聯合多個部門,出臺了不少“限”措施。
限制出行
2016年9月,《關于加快推進失信被執行人信用監督、警示和懲戒機制建設的意見》印發,意見明確了對失信被執行人乘坐火車、飛機的限制。有數據顯示,截至4月底,全國法院累計公布失信被執行人1054.2萬人次,累計限制購買飛機票1114.1萬人次,限制購買高鐵動車票425萬人次。
限制準入
除了限制乘坐飛機、火車外,多部門還聯合公布了多個對嚴重失信主體開展聯合懲戒的備忘錄,涉及婚姻登記、慈善捐贈、家政服務、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
比如,根據《關于對公共資源交易領域嚴重失信主體開展聯合懲戒的備忘錄》,19種失信行為被列入聯合懲戒對象,并同時列出了38項聯合懲戒措施。招投標失信主體及個人不僅在招投標活動中受限,在行政許可審批、財政補助補貼、信貸融資、辦理信用卡、發行企業債券、辦理海關業務、稅收管理、納稅信用評價等一系列活動中都將受到制約。
比如,根據《關于對旅游領域嚴重失信相關責任主體實施聯合懲戒的合作備忘錄》,限制失信當事人在一定期限內參與政府采購活動,限制失信當事人參與工程建設項目招投標活動。
招數二:曝光信息
懲治“老賴”不僅僅是“限”,“曝光”也是一項重要措施。
曝光途徑有:公共場所大屏播放、電影放映前“廣告”、農村廣播、公告欄張貼、微信朋友圈廣告推送等。這些被曝光的內容包含了失信被執行人的姓名、性別、年齡、真人照片、身份證號、履行情況等信息。
在招投標、政府采購領域失信的主體,通過全國公共資源交易平臺網站、“信用中國”網站、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向社會公布。
招數三:失信彩鈴
盡管公開曝光“老賴”的個人信息,可以對其形成輿論壓力,但仍不能讓所有人都知曉其失信行為。山東、河南、貴州、三亞等地方法院與當地有關部門合作,為“老賴”定制“失信彩鈴”,進一步壓縮他們的生存空間。
今年7月,山東萊州法院給聯通、移動、電信三家通信公司下發協助執行通知書,挑選22名失信被執行人,將他們實名認證的手機號碼被叫語音改為“老賴”彩鈴——“萊州市人民法院溫馨提示,您撥打的機主已被發布為失信被執行人……”
你能想象如果參加招投標的企業法人和高管們失信被定制了“失信彩鈴”,被進行資格審查時是怎樣一種體驗嗎?
招數四:凍結存款
“執行難”,第一大難題在于查人找物。傳統執行方式需要執行干警親自到銀行、土地、房產等部門進行查詢控制,耗時久、效率低。而且,不少老賴通過“跑路”、轉移財產等方式與法院“躲貓貓”。
為了破解這一難題,從2013年起,最高法逐步建成了從最高法到基層法院4級聯動的執行網絡查控平臺,通過與人民銀行、公安部等聯網與數據共享,實現對老賴行蹤和財產的即時查詢。法官足不出戶輕點鼠標,便可凍結甚至扣劃老賴存款。
招投標都有繳納保證金這一說,失信企業劃不了款那就玩不下去了。
----------------------------------------------------------------------------------------------------
對投標人進行資格審查是招標投標活動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信用審查是資格審查內容之一。招投標項目是商業合作中的香餑餑,向來不缺競爭者,對于用信用污點的投標人,無疑會被拒之門外。
投標企業如何才能清晰地知道自己企業的信用狀況,進行信用管理,并用之于招投標活動中呢?一份信用等級證明和信用報告足矣。
一份信用評級報告對于招投標企業來說意味著什么?
投標通行證
守信者暢通無阻,失信者寸步難行,信用是守信者最好的“通行證”。在招投標活動中,越來越多的招標方將招投標信用評級報告作為企業投標的準入門檻,持有第三方評估機構出具的招投標企業信用評級報告的企業,可以輕松通行。
投標加分
越來越多招標文件中明確表明擁有招投標AAA信用評級的企業可以直接加3-5分,相比信用評級低和沒有評級的企業中標幾率更高。
風險防范
可以讓招標單位避開雷區,有效解決由于信用不對稱造成的商業欺詐、制造售假等問題。
信用報告申請網址:http://www.911dyy.cn/t/reporting
文章部分內容摘自:新華網《懲治“老賴”四招式 讓失信者寸步難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