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報綜合外媒報道 2月19日,澳大利亞悉尼大學金融學副教授伊麗莎·吳 (ElizaWu)在對話網撰文稱,信用評級機構可以對政府、企業、銀行及其他實體機構的信譽度進行評價,信用評級機構的發展壯大對澳大利亞來說至關重要。
伊麗莎·吳表示,信用評級機構對信譽度按照具體等級進行劃分,信用等級越低意味著風險越高。評級機構不僅衡量了借款人償還貸款的能力,而且預估了借款人按時還款的意愿,評級過程中對債券發行者提供的公開信息和保密信息都進行了充分考慮。如果對澳大利亞聯邦政府進行評級,信用評級機構會使用經濟增長、人均收入、失業率與通貨膨脹率等信息,另外還會參考政府預算以及更廣泛的經濟、政治背景。此類信用評級方法也適用于銀行、企業等機構。
信用評級機構在澳大利亞的經濟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2017年,信用評級機構標準普爾將澳大利亞的未來展望描述為“負面”,這意味著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的信用評級可能被下調。而信用等級下降的直接后果是聯邦政府借債的利率將會上漲,此外與聯邦政府掛鉤的許多銀行、企業的信用評級也會受到影響。
對此,澳大利亞證券投資委員會在完善本國信用評級機構治理方面提出了大量建議。伊麗莎·吳表示,為增加本國信用評級機構的信息量與可靠性,從而恢復信用評級機構的市場信心,并為投資者提供足夠保護,相關部門必須重視信用評級機構治理。
(王俊美/編譯)